證券時報記者 陳書玉
(資料圖)
一邊是發行市場回暖,另一邊卻是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月17日,按照發行公告日計算,2023年共有110只公募基金密集開啟發行。久違的“日光基”也再度出現,其中發行僅一天的國泰中證1000增強策略ETF募集金額達14.58億元。與此同時,年內也有40只基金面臨清盤,是去年同期20只的兩倍。
市場為何會呈現如此明顯的“冷熱不均”?隨著公募基金不斷擴容,未來將如何演化?
“日光基”再度現身
隨著近期市場回暖,基金發行漸有升溫之勢。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月17日,按照發行公告日計算,2023年以來有110只公募基金開啟發行,其中有54只權益類基金、38只債券型基金及偏債混合型基金、10只FOF基金、7只QDII基金和1只商品型基金。可以看出,權益類基金是年內發行的主流,占據半壁江山,其中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分別達23只和31只。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不少基金近期紛紛宣布提前結募。截至目前,年內共有40只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期,其中有2只為一天結束募集的“日光基”,有6只產品募集期在兩天以內。多數基金稱,為充分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穩運作,決定提前結束募集。
具體來看,2月6日,國泰中證1000增強策略ETF正式啟動發行,僅一天該基金就宣布提前結束募集,是今年首只指數基金“日光基”。對此,國泰基金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回暖,投資者情緒比較積極,新發產品募資環境比較好。公司在基金新發規模上一直有所控制,這樣建倉和投資都更靈活,避免首發規模過大對基金經理建倉和獲取超額收益帶來壓力,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另外,華安基金也在日前發布公告稱,旗下產品華安鼎盈一年定開將提前結束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3月6日提前至2月6日。華安鼎盈一年定開于2月6日開啟募集,此次募集期限也只有一天。
對于近期多家公司旗下產品提前結募,華林證券資管部董事總經理賈志表示,年初權益市場回暖,投資者對今年的A股普遍樂觀,對權益類基金的信心明顯恢復,相關產品會格外受到關注,也將持續為市場注入不少增量資金。許多基金公司近期宣布旗下產品提前結募,主要受市場行情和銷售進度比較好,提前達成募集額密切相關。
中融基金FOF基金經理趙楠表示,提前結募的原因有多種:一方面如果基金銷售進度較好,募集規模達到預期要求,為了盡快建倉運作,提前結束募集;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希望首發階段主動控制規模,避免規模過大給基金經理帶來業績壓力。
基金清盤也在加速
與此同時,基金產品清盤也在加速。據統計,截至2月17日,年內已有40只基金面臨清盤,是去年同期20只的兩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年內共有40只基金面臨清盤,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和債券型基金的數量分別為14只、14只和8只,此外,還包括QDII、FOF、另類投資基金等品種。2017年至2022年,每年的基金清盤數量分別為109只、430只、134只、174只、254只和233只。
關于清盤的原因,有3只基金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清盤,有37只基金是經過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事實上,這些被出清的基金大部分規模都低于5000萬元清盤線。據統計,在40只被清盤的基金當中,只有寶盈中債35年國開行A、華安安禧靈活A、以及富榮富合一年定開這三只基金規模高于5000萬元,其余均在清盤線之下,最低的申萬菱信智量A規模僅5.46萬元。
興業證券指出,基金清盤這一制度對行業的健康發展好處頗多。首先,基金清盤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幫助投資者規避費率高昂的小規模基金以及運營不善的基金公司。其次,清盤機制常態化有助于基金公司將資源集中到優質產品的運營中,推進基金公司高質量發展。最后,基金清盤機制清理了無法適應投資者需求、經濟形勢變化或者政策監管要求的產品,維護了行業生態健康。
冷熱不均背后
優勝劣汰成常態化
而對于當前基金市場表現出來的較為明顯的冷熱不均狀態,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權益市場回暖,在偏樂觀的情緒下,資金更愿意進場,基金公司發行明顯提速。而與此同時,在當下這個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優勝劣汰將會常態化,如果一只產品不能長期借助專業能力給基民帶來收益,最后很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近年來,公募基金數量在逐年增加,產品規模也在不斷提升,隨著公募基金市場的擴容,基金清盤是必然會發生的正常現象。市場上業績較低、知名度不夠、投顧服務差、經營管理人實力弱、投研實力也不強的基金產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投資者拋棄,慢慢退出市場。這更類似于公募基金的新陳代謝。
第三方基金評價人士表示,從長遠看,基金公司需打造投研核心競爭力,不斷優化基金經理的考核機制,著力提升基金經理主動管理能力,為投資者提供風格特征鮮明、長期業績穩健的高質量產品服務。
東數西算概念股龍頭有哪些?1、直真科技(003007);2、科創信息(300730);3、零點有數(301169);4、中科曙光(603019);5、迪威迅(300167);6、東方國信(300166);7、旗天科技(300061);8、美格智能(002881);9、天娛數科(0
證券b是什么意思?證券B是分級基金,屬于證券類的分級基金。采用了指數化的投資方式實現對申銀萬國證券行業指數的有效跟蹤,采用數量化風險和投資程序約束的管理手段,但是風險相比A類基金高,波動比較大,券商b主要與
埃博拉概念股都有哪些?1、陽普醫療(300030)2014年8月5日,公司在互動平臺向投資者坦言,埃博拉病檢測可以用到公司真空采血系統等相關產品,但目前沒有直接檢測該病毒的試劑。總市值:21 12億元 流通市值:17 41
pbx指標是什么意思?pbx指標是一種技術指標,由于其形狀非常的像瀑布,所以也被很多投資者叫做瀑布線指標,當股價處于向上的趨勢時,投資者可參考PBX指標,當長線PBX指標從上往下時,就是空頭排列,反之,亦然。當
旅游意外險怎么買?一、通過公司官網投保很多家保險公司都會設置在線投保功能,只要投保者選擇好要在哪家保險公司投保,就打開那家保險公司的官網,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打開網頁,根據提示填入投保信息,
網上跨行轉賬多久到賬?跨行轉賬最晚3個工作日到賬,轉賬具體到賬時間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進行轉賬。選擇快速轉賬在兩個小時內,資金就可到賬;選擇普通轉賬,通常會在24小時內到賬。2、跨
年收入12萬以下可以退稅嗎?年收入12萬以下可以退稅。年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如果居民個人年的綜合收入超過12萬,應納稅額超過400人民幣,或者年預繳稅額大于年度應納稅額并申請退稅
A股行情加劇震蕩的當下,公募基金有何新動向?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近期部分基金交易時間段的估值與收盤后的凈值不盡相同,部分數據甚至差別較
去年四季度以來,經歷了2022年權益市場震蕩的基民,陸續迎來了一些基金的回本。但數據顯示,回本線成了不少基金贖回的“導火索”,而一些虧損幅
同花順數據中心顯示,中科星圖2月17日獲融資買入508 05萬元,占當日買入金額的12 66%,當前融資余額9646 24萬元,占流通市值的1 1%,低于歷史30%分位水平
【超20億元的大生意!這里“牛市”火爆!日交易量高達上千頭】隨著春耕生產的推進,牛市交易也迎來了旺季,在貴州威寧縣小海鎮牲畜交易市場,全
【2022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收入占比近五年來首降客戶端市場收入逆市增長】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2658 84億元,同比減少306 29億元,下降1
1、淄博公安2113交警網5261。2、車管所4102。3、1653www zbjj gov cn ,你可以登陸查詢。本
1、楊屋道市政大廈(英文:YeungUkRoadMunicipalServicesBuilding)又稱楊屋道綜合大樓(英文:YeungUkRoadComp
相信大家都認識吳秀波,他是一位比較有魅力的中年大叔,在娛樂圈也一向是好男人形象,還被稱為“雅痞大叔”,風評很好。但是去年
貨幣基金即將迎來重磅監管新規。
如何抓好今冬明春市場監管領域安全生產工作? 達州市
12月16日,達州市達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市場監管領域今冬明春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工作方案》,要求下屬各部門從2022年12月16日起至2023年3月15日,全面聚焦城鎮燃氣、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煙花爆
《202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發布 中國對外
金港高速公路連接柬埔寨首都金邊和該國最大深水海港西哈努克港,是中國路橋按建造—運營—移交模式投資的項目,采用中國設計及質量標準,橫跨5個省份,全長187 05公里,雙向四車道。金港高速公路通車后,從金邊到
總體保持穩定恢復態勢 工業經濟展現較強韌性
2022年1至10月,浙江省寧波市811家汽車制造業規上工業總產值2646 8億元,同比增長14 2%。圖為11月19日,工人在領克汽車寧波梅山工廠的總裝車間作業。今年以來,受疫情多發散發、市場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國內工業
14家券商獲首批個人養老金代銷展業資格 多家券商透露
11月1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名錄》,共37家機構入圍,其中券商14家,銀行16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7家。14家券商包括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中金財富和長江證券
北京再擔保承保規模超6000億 覆蓋中小微企業超過16萬
北京中小企業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再擔保)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成立14年來已累計承保規模超過6000億元,覆蓋中小微企業(農戶)超過16萬戶次,積極推動北京市中小微企業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北京再擔保2008年
Copyright @ 2001-2023 www.clzq188.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業時報網 版權所有
網站信息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商業時報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